4 月 2 日晚,中超第 4 轮京津德比的帷幕缓缓拉开。北京国安踏上客场征程,剑指天津泰达,一场鏖战蓄势待发。比赛进行至第 5 分钟之时,国安队外援斯帕伊奇在与泰达后卫争顶头球之际,猝然间失去平衡,其后脑重重地撞击在草皮之上。转播镜头清晰地记录下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塞尔维亚中卫身体僵直地瘫倒在地,双手痉挛般地伸向天空,队医冲入场地时,他的瞳孔已然开始扩散。

1、生死瞬间:争顶后倒地的国安铁卫
现场球迷瞬间鸦雀无声,泰达主场水滴球场 12 万观众的呼吸声清晰可闻。由 4 名队医组成的急救小组在 120 秒内完成了颈椎固定、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置,随后斯帕伊奇被抬上救护车时,嘴角还残留着血迹。随队记者马子俊透露,球员于救护车上恢复意识后的首句话竟是:“快帮我拿手机,我要看比赛。”
2、中超医疗的进步与争议
这场意外使中超的医疗保障体系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自 2024 年起,中超要求每队配备专业神经科医生,比赛日必须有两辆救护车待命。然而,对比国际足联规定的“脑震荡球员必须强制离场检查”,中超仍存在执行上的疏漏。2025 年 3 月,北京 U20 球员郭嘉璇头部受伤,因未及时接受脑 CT 检查而延误治疗,最终不幸辞世。不过此次事件中,国安队医团队的迅速反应值得称赞。他们在球员倒地后 1 分 38 秒就启动应急流程,运用专业颈椎固定器避免二次损伤。据央视体育报道,斯帕伊奇被送往医院后,经检查确认无颅内出血,当晚已返回更衣室与队友会合。
3、球迷的撕裂与温情
比赛中断的 10 分钟里,出现了发人深省的一幕:泰达球迷看台罕见地集体缄默,国安球迷则自发唱起队歌《国安永远争第一》。这种跨阵营的默契,在中超历史上极为罕见。有球迷在微博留言:“看到担架抬走的瞬间,突然觉得输赢无足轻重了”。但争议也接踵而至。有自媒体质疑泰达球员在斯帕伊奇受伤后未主动示意暂停比赛,甚至有球员在担架进场时仍试图控球。这种职业态度引发热议,抖音上 #足球道德# 话题播放量突破 2 亿次。不过更多球迷选择理性探讨,呼吁完善球员安全保护机制。
4、脑震荡背后的足球哲学
脑震荡在足球运动中堪称“隐匿杀手”。医学研究表明,职业球员脑震荡发生率是普通人的 3 倍,反复撞击可能导致慢性创伤性脑病(CTE)。此次事件后,中国足协或将强制推行“脑震荡换人”规则——即球员头部受伤后必须离场接受评估,替换名额不占用常规换人次数。值得注意的是,斯帕伊奇事件与 2016 年孔卡被泰达球员郭皓铲伤#中国足球:你用一句话来形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