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秩序经济学是什么?能做什么?
经济学需要重新定位吗?
资料介绍,秩序自由主义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经济思想而言,它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思维方式,研究规则对经济结果的影响,以及规则如何出现及其内生性问题。就经济理论和政策而言,放开市场、保护私有财产和合同自由是其主张的主要内容,受其影响,德国战后逐渐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的框架,促成了德国经济奇迹。但随着凯恩斯主义主导的主流经济学影响日增,秩序自由主义在德国的空间不断被挤压。

[德] 拉尔斯·P.菲尔德 胡琨
[德] 丹尼尔·尼恩提特 郭琼虎 主编
钟佳睿 张锦 李梦璐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25年3月
2009年,因科隆“教授起义”事件,在德国引发了一场以两种经济学方法之争开端、随后议题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激烈争论。《经济学的未来》这本书选辑了一批有关的学术文献,记录了自21世纪初以来关于秩序自由主义的若干最新讨论,力求全面地梳理这场争论的历史背景、演进脉络与核心议题,旨在为中国读者提供理解经济理论变迁与制度实践的参照框架。
尊龙凯时本书由中德学者联袂主编。作为本书的其中两位主编,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弗莱堡瓦尔特·欧肯研究所所长拉尔斯·P.菲尔德和弗莱堡瓦尔特·欧肯研究所经济思想研究组主任丹尼尔·尼恩提特介绍,本书所收录的文章讲述了2009年在德国经济学界发生的一场争论,这场争论被称为“新方法之争”(neuer Methodenstreit)。顾名思义,这场争论(部分)涉及经济学中科学方法的适当使用。它还触及了经济学在德国大学中的教学方式,以及至少隐含地关乎德国秩序自由主义知识传统的重要性。
本书的另一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胡琨表示,本书以2009年科隆“教授起义”引发的方法争论为契机,向读者全方位呈现德国经济学界对秩序自由主义及其与凯恩斯主义差异的思考。他“相信这无论是对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与建设,还是对更加客观全面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未来走向,都不乏借鉴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为本书作序,他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哲学,秩序自由主义在德国战后历史中已经历多次波折。这一次,它能否再度回归?德国是否会开始新一轮的制度建设与结构性改革?如果政策调整能再次给德国带来繁荣,无疑会给当下纷乱的世界带来一丝新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关于秩序自由主义的讨论不仅仅与学术有关,更关系到整个世界的未来。”